工程之創新性、挑戰性及周延性
- 節省經費利用清淤土方造堤並提高蓄容量。
- 與地方社區結合及建築學會合作成為多功能的休閒景觀及表演舞台。
- 利用第二蓄水池調節農業用水並可成為臨時性滯洪池。
- 運用綠美化植栽、綠色湖岸步道等推廣自然生態,增加原生物種棲地空間,與全區風景點、線、面串連結合,提升地方觀光景致。
- 重新定位並區隔埤塘水圳角色,使其具有生產、生活、生態等環境教育功能。
- 辦理調整池淤泥浚溧,增加有效蓄水量,使用水調節運用更加活化。
- 工程事先已洽妥造橋鄉龍昇社區接手後續維護管理工作,俟工程植栽養護期屆滿,即可辦理移管手續。
- 工程後續週遭景觀營造工程部份已由苗栗縣政府發包施工,其餘相關設施改善,由造橋鄉龍昇社區及縣府逐項辦理,共同為農村再生及農村景觀再造努力,以期結合周遭景點提供縣民優質休閒空間。
工程優良事績及顯著效益
- 藉由埤塘與湖岸步道的串聯,提供休閒活動及藝文表演展示場所,增加地方觀光特色,創造周邊地區總體經濟效益。
- 延長調整池使用年限及整體環境景觀營造理念融入大潭調整池工程進行改善,並將其整建為一優美且活化三生的水利園區,不但增益農田水利事業之價值,也為附近社區民眾增添一個休閒遊憩的場所。